崩溃中的教训
几年前,我在法国做了很多工作。像北美以外的大多数国家一样,法国的司机相对激进。用美国的说法,他们倾向于追尾——仿佛他们的汽车靠他们跟随的汽车的尾气维持动力。多车连环相撞事故并不少见。
有一天,我的朋友莱夫,一个有着非常冷幽默的瑞典人,走进会议室说:“你们听说昨天的大事故涉及多少辆车了吗?”
“没有”,我们回答。
“猜猜看”,他说。
“十辆?”我们中的一个人回答。
莱夫摇了摇头,竖起了大拇指。
“三十辆?”
他的拇指向上戳了戳。
“六十辆?”
仍然向上。
“一百辆?”
“两百辆?”
拇指保持向上。
“我们放弃了。”
“两百三十八辆”,他回答。
“有人丧生吗?”
“没有。”
当我想到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我想起了这个故事。我猜现在(我写这篇文章是在 2001 年 6 月下旬),我们大约进入了这个事件的 180 辆车。现在很明显,崩溃将继续下去,直到每一家从未成为真正业务的上市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都停止尝试成为一家公司为止。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他们烧完投资者的钱之后——在撞坏投资者的汽车,同时吸着彼此的尾气之后。
当“互联网经济”在 1999 年的某个时候仍然是一场高速交通拥堵时,我在旧金山参加一个聚会。那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年轻、时髦的“企业家”。很多人都穿着黑色套装,留着尖尖的发型,山羊胡子和面部饰品。我与其中一位家伙聊了起来——一个聪明、热情的年轻人,我在其他聚会上见过他。这是他的第二次或第三次创业,他正热情地用一连串的流行语来宣传他新公司的“使命”。
“你们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我问。
“我们是门户行业的军火商”,他回答。
当我追问更多细节(门户网站怎么会是一个行业?你卖的是哪种军火?)时,我得到了更多的流行语。最后,我问了一个粗鲁的问题。“销售额怎么样?”
“非常好。我们刚刚完成了第二轮融资。”
因此,我得到了一种顿悟:每家公司都有两个市场——一个是其商品和服务的市场,另一个是其自身的市场——而后者的发展已经超过了前者。我们实际上认为将公司卖给投资者是一种真正的商业模式。我们忽视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任何需要阐明商业模式的公司实际上都没有商业模式。
这种通过向投资者出售潜在热门公司概念来赚钱的想法听起来很耳熟。毕竟,风险投资似乎像娱乐公司寻找大片一样寻找大型 IPO 成功案例。风险投资公司与电影和百老汇戏剧的共同点,比与从第一天起就致力于盈利和持久性的真正企业更多。用娱乐行业的行话来说,这些公司实际上只是项目。
事实上,互联网泡沫的商业模式是梅尔·布鲁克斯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编剧的,作为他的第一部热门电影《制片人》的前提,这部电影现在又以热门百老汇音乐剧的形式复活。巧合吗?我不这么认为。看看两个主角之间的对话,落魄的百老汇制片人马克斯·比亚利斯托克和他的会计师尼尔·布鲁姆。
“制片人如何才能从一部失败的作品中赚到比一部成功的作品更多的钱?”
“这仅仅是一个创造性会计的问题……你只需筹集比你需要的更多的钱。如果你真的是一个光头罪犯,你本可以筹集一百万。”
“但是这部剧的制作成本接近 6 万美元。你知道它上演了多久吗?一晚!”
“看到了吗?如果你……筹集了一百万美元,你就可以上演一部 6 万美元的失败作品,然后把剩下的钱留下。”
“但是如果这部剧成功了呢?”
“那你就要去坐牢了。一旦这部剧成功了,你就必须偿还所有的支持者,而且由于支持者太多,永远不会有足够的利润来分配。明白了吗?”
“所以为了让这个计划奏效,我们必须找到一个稳赔不赚的烂剧!”
当然,没有人会打算做亏本生意。但是,很多人进入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公司,都打算迅速致富,并在过渡时期舒适地靠投资收益生活。而这些收益是巨大的。在 2000 年初的巅峰时期,风险投资仅在硅谷就以每年 240 亿美元的速度支出。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都低于这个数字。这笔钱中的很多都用于为年轻的电子高管提供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问问硅谷的宝马经销商就知道了。
但是为什么这场狂潮如此巨大?因为愚蠢的投资者愿意承担所有的风险。这就是比亚利斯托克计划奏效的原因。在正常的创业公司中,风险由投资者和企业家共同承担。
想想看。如果你想开一家餐馆或一家小型制造公司,你会去银行获得贷款,贷款以你或愿意为你承担风险的人(比如,你友好的教父)拥有的非常真实的资产作为抵押。但是,如果你想创办 CoApathetic.com,你会让你的风险投资家和其他投资者承担所有的风险。如果操作得当,你所承担的风险仅仅是你的时间和声誉。是的,你在公司中的股份也面临风险;但是,从传统意义上讲,这家公司并不是真正的公司。再说一遍,它只是一个项目:淘金热小镇主要街道上的虚假门面店。你的主要工作是为你的支持者赚取 IPO 资金。因此,你通过公开烧掉你的支持者投入的数百万美元来吸引眼球。你收购其他公司,在 SOMA 租用酷炫的办公空间,聘请首席营销官投入巨资进行“品牌推广”——或者采取任何措施来追随其他人在高速互联网泡沫交通拥堵中的步伐。(为了混合一些我无法抗拒的隐喻。)
上周,我在我们自己的车库甩卖中遇到一位有趣的家伙。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刚刚“失败”了他的公司。他说,可悲的是,他的公司实际上有很好的客户——很多,而且都是大客户——而且有一个好主意(他告诉我那是什么,我同意)。他的问题是软件无法工作。软件无法工作的原因是他不是程序员。他将这项工作外包了。“我明白了,你不能外包你的核心竞争力”,他说。在缺乏这种竞争力的情况下,他不应该从事这项业务。“你不能让别人替你呼吸。”这是他的第一课。
他的第二课是发现了应该责怪谁导致互联网泡沫破灭。“我责怪营销”,他说。为什么?因为它与现实——与客户在现实世界中实际在做什么——脱节。一直都是这样,永远都是这样。营销是如此的妄想,并且如此擅长制造妄想,以至于它诱使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和被投资者加速进入高速交通拥堵,这些公司竞相通过在网络上销售广告(像电视!像广告牌!)来赚钱——尽管事实上,人们对这种东西的需求是负面的,这可以通过每台带有广告的消费电子设备出售的遥控器上的静音按钮来证明。更糟糕的是,它欺骗了很多人,让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出售网络免费提供的服务——尤其是网络本身在急切的投资者将幻想投射到网络上之前开始产生的效率。
但他的第三课才是真正重要的。“网络仍然改变了一切”,他说。“尽管有所有这些失败和所有这些疯狂,但它仍然很好。”为什么?因为它真实,而且它的好处是真实的。“网络是有史以来发生在商业领域的最伟大、最好的事情”,他说。“即使你真的无法出售它。”
同样,我认为 Linux 是有史以来发生在软件领域的最伟大、最好的事情,即使你真的无法出售它。就像网络(网络上充斥着 Linux 和其他免费和开源形式的 UNIX)一样,它通过为我们提供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实际利益的东西来改变一切。如果你的公司从事任何与软件相关的工作,你很可能可以将 Linux 很好地利用起来。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爱上 Linux 的大公司很久以前就完成了 IPO 的原因。
Doc Searls 是 Linux Journal 的资深编辑,也是 《Cluetrain Manifesto》的合著者。他的下一本书将是 《Real Markets: What They Are and How They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