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开源的教父?
众所周知,谷歌使用定制版的 GNU/Linux 运行其庞大的服务器阵列。但这只是其对自由软件支持的一个方面。其他方面包括其“代码夏令营”(Summer of Code),现已成为公认的编码人才和项目孵化器,以及最近推出的开源代码仓库,为 Sourceforge.net 提供了有用的替代方案。同样,在将 Picasa 移植到 GNU/Linux 时,谷歌为 Wine 贡献了代码,而斯里兰卡的开源项目也获得了更直接的帮助,金额达 25,000 美元。
但谷歌也在幕后以其他方式支持自由软件。例如,令我们大多数人惊讶的是,Mozilla 基金会通过将 Google 搜索作为 Firefox 搜索引擎的默认搜索引擎,赚取了大量资金——据报道,金额高达 7200 万美元。仅此一项交易就足以有效地支付 Mozilla 项目的大部分费用。
2005 年 1 月,谷歌聘请了 Firefox 的首席工程师 Ben Goodger,这被证明是其招募关键开源程序员的众多举措之一。去年年底,Python 的创建者 Guido van Rossum 也加入了谷歌。最近,Linux 2.6 内核维护者 Andrew Morton 宣布他将离开 OSDL 为该公司工作。
这代表着自由软件社区运作方式的重大转变。最初,当然,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尽可能地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自己的项目。在第一次互联网泡沫期间,早期的开源公司开始聘请顶尖程序员:像 Alan Cox、David Miller 和 Stephen Tweedie 这样的内核程序员去了 Red Hat,而许多其他人则被 Linuxcare 抢走。
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关键人物被迫寻找新工作,其中一些人最终去了日益重要的 OSDL。在这种背景下,谷歌不断扩大的团队代表着编程人才向一家公司集中的早期模式的回归。但这一次,他们的工作仅与谷歌的主要市场间接相关。
这是谷歌方面的一个精明之举。因为通过聘用像 Goodger 和现在的 Morton 这样的人,谷歌确保了他们所从事的项目——Firefox 和 Linux——能够受益于他们的全心投入,而无需担心谋生或让管理层满意等事情。事实上,这是谷歌削弱微软地位的最佳方式,而且额外的好处是,这甚至不被视为采取敌对立场。诚然,该公司的官方说法似乎是,它不将微软视为直接竞争对手,但这显然是门面功夫。
还有另一个不太明显的益处。最近,人们一直在争论谷歌是否充分履行了其对开源世界的道义责任。争论的焦点在于,考虑到谷歌的许多代码都基于自由软件,它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开放其代码。除了法律障碍外,还存在实际障碍:代码可能晦涩难懂,实际上对“普通”用户来说用处不大。
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支持开源黑客对谷歌回馈社区来说,甚至比简单地将其自己的编程“隔墙扔出”更好。这些人生成的代码正是他们各自的项目所需要的,而不是公司生产的代码。此外,创建的此类令人垂涎的职位越多,从事自由软件工作就越会被视为明智的职业选择。
关于内部使用自由软件的公司在开放其代码方面应承担哪些责任的争论,不仅仅是关于谷歌。另一个开源软件的主要受益者是雅虎。后者一直积极收购 Web 2.0 公司,如 Flickr 和 Del.icio.us,这些公司当然与开源世界保持一致,但在直接支持开源程序员方面,雅虎远远落后于谷歌。正如谷歌有兴趣聘请自由软件程序员来从事公共项目一样,如果雅虎开始为少数“极客”付费,让他们为社区的利益而不仅仅是公司的利益而“黑客”,那么雅虎也会在多个方面受益匪浅。
Glyn Moody 在 opendotdotdot 撰写关于开源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