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评论:<em>哈佛商业评论</em> 中的开源

作者:James Gray

本月《<em>哈佛商业评论</em>》刊登了一个关于一家公司正在讨论是否开源其软件的案例研究。这是一篇关于该文章的迷你评论。

KMS 应该选择开源吗?
最近在机场感到无聊时,我仔细阅读了报刊亭的杂志,注意到新一期的《<em>哈佛商业评论</em>》(2008年4月刊)刊登了一篇关于开源的文章。我很好奇企业界人士如何看待开源,所以我弄到了这期杂志——在当地图书馆而不是支付哈佛风格的 16 美元封面价格——并阅读了它。以下是我的印象。

这篇文章名为“开源:救赎还是自杀”,作者是德勤研究公司的 Scott Wilson 和 Ajit Kambil。文章讲述了一个名为 KMS 的虚构公司的案例研究,该公司生产一种也虚构的闭源音乐设备,名为 Amp Up。Amp Up 是一种古怪的、按钮密布的改装吉他琴颈,可以连接到您的计算机,让任何人创作有趣的音乐和声音。有趣的是,这篇文章通过一位首席执行官的视角讲述了这个故事,她在撰写本文时从未听说过开源。起初她完全被它吓坏了,但她支持开源的兄弟帮助她探讨了将其产品开放为开源开发模型的优缺点。

文章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当这位首席执行官去参加一个贸易展,发现一家名为 Open Chord 的开源初创公司,该公司抄袭了 Amp Up 的基本理念,但为其编写了自己的开源代码。此外,他们的标语是“反抗强权!”(难道你没有看到这发生在 LinuxWorld 的 Dot Org 展区吗!)“我们不是在起诉你们吗?”是她对开源人士说的第一句话。太经典了!

随着首席执行官的探索继续,她开始担心在许多人眼中,她的公司被视为拥有铁腕知识产权的过于强大的企业敌人。然后她担心她的开发人员会作何反应。她担心如果她将他们所有的代码都开放给社区,他们会抛弃她。与此同时,这些开发人员正因试图发布下一个版本而疲惫不堪。但她又想,也许开源模式会让他们的生活更轻松?文章的一个缺点是,她从未与她的开发人员交谈以征求他们的意见。讨论总是在高管之间进行。(这有多典型!)。故事的结尾是 KMS 的高管们发现了一个 YouTube 视频,视频中一群人在竞争对手的设备上演奏曲子,这些设备比 KMS 的设备更复杂、更酷。文章暗示,他们是开源竞争对手,他们不仅抄袭了最初的 KMS 设备的想法,而且在公司从未想到的方面改进了它们,这让高管们有点震惊。

在浏览完这个故事般的场景后,四位不同的评论员就 KMS 是否应该拥抱开源提出了他们的意见。以下是四位评论员的建议。

四位评论员给出他们的意见

第一位评论员是 Sun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nathan Schwartz。Sun 逐渐变得非常依赖开源,因此 Schwartz 总体上支持开源是有道理的。然而,Schwartz 表示,公司决定采取开源策略应基于其如何定义成功。他基本上问道,您是想成为像苹果公司那样拥有封闭式 iPhone 的公司,还是像诺基亚那样拥有开放平台的公司?对于 Schwartz 来说,苹果公司通过“定义什么是伟大的手机”来定义 iPhone 的成功。因此,苹果公司保持技术专有是有道理的,但该公司知道,整体市场机会较小,但也由更高的利润率定义。另一方面,诺基亚希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公司”,为了实现这个市场,开源为公司提供了实现该目标的工具。基于这种想法,Schwarz 表示,KMS 必须决定它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

第二位评论员,玩具和游戏公司 Techno Source 的 Eric Levin 表示,“向第三方公司开放平台,并添加促进社区建设的功能。” 这样,Amp Up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对其产品的控制,同时增加客户可以享受的功能。Levin 表示,这种方法将使公司能够继续做两件重要的事情,即控制其品牌和产品生命周期。显然,Levin 对开源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因为我们所知道的开源公司,从 Red Hat 到 Ubuntu/Canonical 再到 SugarCRM,在品牌和产品生命周期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

第三位评论员,哈佛商学院的教授 Gary Pisano,对 Amp Up 决定转向开源有一些有趣的见解。Pisano 表示,Amp Up 可以利用开源模式来加快开发曲线,但首先必须具备重要的条件才能实现这种动态。首先,KMS 软件必须是模块化的,以便于采用外部创新。其次,Amp Up 应该调查开发人员和第三方公司是否真的会加入并对软件做出有用的改进。Pisano 补充说,Amp Up 可以首先采用混合模式——保持核心软件专有,但创建开源的附加模块。如果 Amp Up 能够满足这些标准,它应该能够利用其在营销、制造和分销方面的专业知识,以保持相对于其他开源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最后一位评论员是律师 Michael J. Bevilacqua,他对整个转向开源的想法泼了冷水。Bevilacqua 说,问题在于“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知识产权侵权责任风险。” 他提出了 SCO 现在已经失效的针对 Novell 和 IBM 的诉讼,以及专利流氓等问题。他还表示,“然而,大多数软件公司的业务是为了赚钱,而在开源上赚钱非常困难。” 虽然知识产权问题在当今这个诉讼缠身的社会中当然值得调查,但令人惊讶的是,文章的作者会选择一位律师,他会声称在开源领域赚钱很难。他显然根本不了解市场。

最后的想法
我发现《<em>哈佛商业评论</em>》选择研究开源案例研究非常棒且有趣。这清楚地表明,开源模式已在我们这个小圈子之外引起了关注。在我看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开源。他们创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虚构案例,很好地说明了开源的优缺点。

与此同时,我感到失望的是,作者采取了一种非常自上而下的方法,即通过高层管理的视角,而忽略了开发人员的观点。开发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可能对什么对客户最有效有最好的见解。

此外,评论员的选择也褒贬不一。虽然 Sun 公司的 Jonathan Schwartz 和教授 Gary Pisano 是具有现实见解的绝佳人选,但 Techno Source 的 Eric Levin 和律师 Michael Bevilacqua 只能提供他们在专业学校教科书中读到的相对不了解情况的观点。

总的来说,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篇关于“主流媒体”如何看待开源的好文章,我推荐文章“开源:救赎还是自杀”。

加载 Disqus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