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未能征服桌面对于 GNU/Linux 来说是件好事
人工智能:开源的下一个重大胜利。
Canonical 最近发布了 Ubuntu 18.04 LTS。这是一个重要的版本。部分原因是 Canonical 将为其提供五年支持,使其成为 Ubuntu 历史上相对罕见的 LTS 产品之一。Ubuntu 18.04 还标志着在对 Unity 进行了几年的有争议的实验之后,高调回归 GNOME 作为默认桌面。许多人认为结果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桌面 Ubuntu(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发布的重点却在其他方面。Canonical 首席执行官兼 Ubuntu 创始人 Mark Shuttleworth 表示:
多云运营已成为新常态。在每个主要的公有云上,Ubuntu 18.04 LTS 的启动时间和性能优化镜像使其成为云计算最快速、最高效的操作系统,特别是对于存储和计算密集型任务,如机器学习。
官方 18.04 LTS 公告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 Ubuntu 的 云计算 功能。在主网站上,Ubuntu 声称自己是“云计算的标准操作系统”,并引用(略微过时的)研究,该研究表明“70% 的公有云工作负载和 54% 的 OpenStack 云”使用它。由于 Canonical 是一家私营公司,它没有公布其运营的详细分类,只有 一份基本摘要。这意味着很难判断云计算战略的成功程度。但是,Shuttleworth 现在公开谈论首次公开募股——这不是一件可以轻易承担的事情——这表明有足够的好消息可以说服投资者在招股说明书中详细说明业务状况时,向 Canonical 投入大量资金。
如果说 Ubuntu 云战略的表面成功完全是最初宏伟计划的一部分,那就太天真了。当我在 2008 年采访 Shuttleworth 时,他仍然在说 他面临的首要挑战 是“如何使 Linux 桌面成为您想保留在计算机上的东西”。事实上,当 GNU/Linux 显然永远不会在桌面上取得成功时,Canonical 不得不尝试其他方法,尽管我们开源社区中的许多人虔诚地希望“很快”就会迎来 GNU/Linux 桌面的元年。个人电脑上对开源的少量需求可能已被 Red Hat 吸收,Red Hat 是最早服务于该领域的公司之一。尽管 Ubuntu 不错,但它提供的功能不足以打破微软对主流桌面的束缚。
因此,Canonical 越来越深入云计算领域。虽然这种重点的转变可能是迫于无奈,因为它的其他产品未能大规模流行,但 Canonical 管理层很快将其转变为一种优势。通过发现和采用云计算领域新兴的开源明星——如 OpenStack 和最近的 Kubernetes 等项目——Canonical 已将 Ubuntu 定位为最流行的云部署操作系统之一,这是一项在专业圈外鲜为人知的重大成就。
将云置于业务核心的验证刚刚来自一个不同寻常的方面。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最近给所有员工写了一封信,标题为“拥抱我们的未来:智能云和智能边缘”。与 Canonical 一样,但稍晚一步,微软也将公司的未来押注在其云产品上——在本例中为 Microsoft Azure。这对 Windows 产生了一个有趣的含义,正如纳德拉解释的那样:
Azure:Jason Zander 将晋升为 Azure 执行副总裁,并将领导该团队。由 Harv Bhela、Henry Sanders 和 Michael Fortin 领导的 Windows 平台团队将加入 Jason 的团队。Windows 平台已经是 Azure 在云和边缘的核心组成部分,这种转变将使我们能够加速构建统一的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模型的努力。
主要的 Windows 技术现在只是微软更大的云计算产品 Azure 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Windows 的上层被转移到一个名为“体验与设备”的新团队中,成为其中的次要部分。通过拆分 Windows 部门,纳德拉正在承认现实。最初的计划是到 2018 年有 10 亿台设备运行 Windows 10。实现这一目标的希望不大。截至 2017 年底,全球 仅达到 6 亿台设备。虽然 Windows 没有消亡,但它显然正在失去动力,就像 PC 平台本身一样。
纳德拉正确地看到公司未来的增长来自其他领域。但是,现在显然是微软在“追逐尾灯”,正如 第一个万圣节文档 著名地声称开源的情况一样。在移动领域失败后,微软正试图在云计算领域赶上 Canonical 和 Red Hat 等公司。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开源已牢固地确立为 云的事实标准,而且微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独特的卖点来取代它——与 Windows 的兼容性不再重要。
纳德拉确定的另一个增长领域——即人工智能——的情况可能与云计算相同。尽管人工智能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市场,没有明确的领导者,但似乎有理由认为,开源将像在另一个与其具有许多共同特征的市场(超级计算)中所做的那样,在这里占据主导地位。今天,世界上最强大的 500 台计算机 全部运行某种 Linux。原因显而易见:完全的可定制性、已建立的可靠性、低成本以及每个人都已经为其他一切使用开源——除了现在正在衰落的桌面。
Ubuntu 18.04 旨在为这个机会做好准备。Canonical 表示,新版本针对人工智能进行了优化,这要归功于一个名为 Kubeflow 的开源项目:“为 Kubernetes 构建的可组合、可移植、可扩展 [机器学习] 堆栈”。谷歌云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David Aronchick 被 Canonical 引用说:
随着 Ubuntu 18.04 LTS 的发布以及 Canonical 与 Kubeflow 项目的合作,Canonical 提供了一个既熟悉又高性能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本地还是在云端,软件工程师和数据科学家都可以使用他们已经熟悉的工具,例如 Ubuntu、Kubernetes 和 Kubeflow,并大大加快他们为客户交付价值的能力。
撇开通常为支持新产品发布而发表的此类声明的营销夸大其词,Aronchick 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首先,Canonical 的方法具有高度可移植性:使用在基于 Ubuntu 的研发系统上运行的输入数据生成的模型和推理引擎可以部署到网络边缘运行 Ubuntu 的设备, “为机器学习创建从工作站到机架、到云和设备的完美管道”。其次,由于 Canonical 长期以来对云计算工具的投资,因此相对容易进入当前流行的 AI 领域,而无需获得大量新的技术技能。
Ubuntu 似乎在建立自己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参与者的地位方面处于有利地位,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不仅是下一个重要的应用程序,而且是计算的全新时代。当 Canonical 决定将重点转移到几年前的云端时,它为这种可能性奠定了基础。而这恰恰要归功于 GNU/Linux 长期以来未能确立自己在桌面领域的地位,从长远来看,这很可能成为开源领域发生过的最好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