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F - 属于自己的云
“供给与需求”这个词组最早以“需求与供给”的形式出现在詹姆斯·丹纳姆-斯图亚特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探究》中。该书出版于 1767 年,比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另一位成员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早了九年。在丹纳姆-斯图亚特关于需求的众多观点中,有两点尤为突出。一是需求“必须始终表现为互惠。如果我需要一双鞋子,鞋匠要么索要金钱,要么索要其他对他自己有用的东西。” 另一点是“需求的本质是鼓励产业发展。”
或许确实如此。在丹纳姆-斯图亚特时代之后不久,产业界赢得了工业革命,并且一直持续获胜至今。这不仅产生了将供给置于需求之上的效果,使其成为经济学家关注的中心,而且也颠倒了丹纳姆-斯图亚特关于谁鼓励谁的观点。例如,整个营销行业——尤其是广告业——都基于一种信念,即产业界的本质是鼓励需求,而它也确实如此。但是,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只能做供给想要的事情?或者需求不能经常自我供给?或者需求不能以产业界供给之外的方式来鼓励产业发展?
互联网已经开始淘汰这种片面的观点(现在很明显,消费者所做的远不止消费)。但我们大多数人仍然将经济视角锚定在供给侧。也就是说,我们仍然从供给端看向需求端,而不是从需求端看向供给端。因此,我们通过改善供给来帮助需求,而不是通过帮助需求——用丹纳姆-斯图亚特的话说——来鼓励产业发展。而且,由于每个供应商都不同,作为客户,我们最终要在许多不同的供应商鼓励我们的方式中做出选择。这就是为什么,例如,我们随身携带数十张不同零售商的会员卡,以及为什么总体而言,商业仍然是一个个孤岛的世界,即使科技界正在逐渐意识到自由和开源软件在打破孤岛方面的优势。
事实上,开源代码可能是我们拥有的需求与供给的最佳例证。是否有一个开源代码库不是为了克服市场上已经存在其功能的代码的缺失而创建的?如果免费且有用的代码没有出现来帮助实现 Google,那么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还会费心创建 Google 吗?
尽管如此,提供建筑材料和寻求更直接的效果之间还是存在差异。
这让我想到云计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即使是拉里·埃里森和理查德·斯托曼这样奇怪的伙伴,也发现他们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根据 2008 年 9 月《卫报》的一篇报道,埃里森说:“也许我是个白痴,但我不知道有人在说什么。它是什么?完全是胡言乱语。太疯狂了。这种愚蠢何时才会停止?” 斯托曼说:“这比愚蠢更糟糕:这是一场营销炒作活动……有人说这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每当你听到有人这样说时,这很可能是一系列旨在使其成真的企业在进行宣传。” 他补充说:“你不应该使用 Web 应用程序进行计算的一个原因是你会失去控制……这和使用专有程序一样糟糕。在你自己的计算机上使用你自己的尊重自由的程序副本进行你自己的计算。如果你使用专有程序或别人的 Web 服务器,你就是手无寸铁的。你就像是掌握在开发该软件的人手中的橡皮泥。”
没错:今天的 PC 可能比计算的 mainframe 和小型计算机时代的哑终端聪明得多,但就云而言,它们仍然是终端。也就是说,它们仍然是远程的:在架构上是云本身的周边设备。
现在,我们可以争论云有什么好处,并就最后一段中的前提(甚至事实)进行深入的离题交流,但相反,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拥有自己的云?也就是说,为什么不成为乔·安德里厄所说的你自己的数据的集成点以及关于如何处理数据的发源点呢?
我喜欢的一个答案来自 The Mine! Project (themineproject.org),这是一个由 Adriana Lukas 构思和命名的开源项目,由 Alec Muffett 和一群盟友极客将其转化为代码。作为名称,Mine! 指的是第一人称单数所有格代词,但它的符号是矿工的鹤嘴锄:一种坚固的现实世界工具。Adriana 和 Alec 说,该项目的目的是为个人配备“工具和功能”,使他们能够“掌控自己的数据(内容、关系、交易、知识);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偏好安排(分析、操作、组合、混合)数据,并在连接到 Web 并联网的同时,按照自己的条件共享数据。”
虽然不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云(这可能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术语),但它已经足够接近以遵守 RMS 的告诫。也就是说,它让你控制你的数据以及其他人可以对你的数据做什么。
在 2009 年 12 月初伦敦的一次聚会上,Alec 和 Adriana 展示了 Pymine,他们称之为“The Mine! Project 软件的第一个实现,使用 Python/Django”。据我所知,这是第一个纯粹的开源项目,直接支持我在 2006 年为 ProjectVRM 提出的使命:为个人配备工具,使其既独立于供应商,又能更好地与供应商互动。虽然它不限于商业目的。任何个人都可以将其用于他们喜欢的任何用途。“它旨在作为基础设施”,Alec 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是你的。你不必在别人的平台上构建它。或者云。
Doc Searls 是Linux Journal的高级编辑。他还是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中心以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信息技术与社会中心的研究员。